咨詢熱線15716866279
一次氣泡的産生原因分析 一次氣泡也稱為配合料氣泡或澄清氣泡。衆所周知,玻璃配合料中一般含有15%~18%的氣體率,配合料在爐内熔化過程中,由于各組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和易揮發組分的揮發,則配合料就要釋放出大量氣體,特别是碳酸鹽、硫酸鹽、硝酸鹽等分解氣體析出。玻璃中的這些氣體一般在玻璃澄清之前,就已大量析出玻璃液而逃人窯爐氣氛中,但還有少部分仍存在于玻璃液中,即形成氣泡。通過澄清作用,這部分氣泡可以從玻璃液中排出,但在生産實際中,由于各種原因的存在,有時在玻璃液澄清結束後,往往有一些氣泡還沒有完全排出,其結果這些氣泡就殘留在了玻璃液之中,把這種氣泡一般稱為一次氣泡,也稱為殘留氣泡。一次氣泡在玻璃中出現的原因較多,例如當配合料中石英砂顆粒度粗細不均勻,配合料中各組分顆粒度相差很大,配合料氣體率過小或過大時都易産生氣泡。從玻璃熔化的理論上來講,石英砂的顆粒度應該是越細越易熔化,可是在實際生産中,過細的石英砂會在熔化的早期形成富含Sioz的高黏度熔體,其阻礙配合料在熔化過程中的氣體排出,從而影響到玻璃的澄清過程。配合料中各組分顆粒度相差大,不僅會造成配合料運輸過程分層,而且還會影響玻璃液的熔化速度。例如,過細的方解石、石灰石會使玻璃産生許多微細的氣泡。在硼矽酸鹽玻璃中,以鉀長石作為A12 03的原料引入時,過細的鉀長石則可以加快玻璃熔化速度。配合料氣體率小,玻璃液在熔化過程中沸騰不夠,不利于氣泡排出而氣體率過大,雖然沸騰強烈,但氣體排出需要較長時間,也不利于氣泡排出。普通器皿玻璃配合料的氣體率控制在16%左右有利于氣泡的排出和澄清。澄清劑的種類和用量大小對玻璃液澄清有較大影響。
冀公網安備 13092302000210号